二胡传统技巧“透音”为何无人提及?答案:已被倚音和音头取代_嘉艺流行音乐_流行音乐歌词大全

  在和许多学二胡的朋友交流时,说到演奏技巧的运用,我常提到一个技巧一一“透音”。但许多朋友对这个技巧的名称感到陌生,待我做一番讲解并示范之后,他们愰然大悟,还告诉我,这个技巧他们自觉不自觉地也在运用,只是不知道这个技巧的名称罢了。   “透音”,是二胡的传统演奏技巧,随着时代的发展,二胡的演奏技巧也在不断的创新和发展,许多传统技巧也正在被新的技巧而取代,人们的注意力为新技巧所吸引。因此才出现传统技巧“透音”被边缘化,而“音玉石头”成为热门技巧的现象。   其实,作为二胡传统技巧的“透音”,虽然为大家所忽视,但这一技巧仍然在运用,仍然是一个很适用的技巧。   “透音”,曲谱符号为“辶”,这是传统二胡中一种独特的演奏技巧,具体运用方法是,以(15)弦为例,外弦6音为一指,在拉奏6这个音符之前,先用轻而短的弓法拉出空弦音5,然后再拉一指实音6,这样,实音6便产生音韵浓厚的效果。   透音,听起给人以古色古香的感觉。因为毕竟是传统二胡技巧的产物。现代记谱中的倚音,或者叫装饰音,就是由透音发展而来的玉石,现在流行的“音头”技法,也是由透音演变过来的。   《闲居吟》这首二胡独奏曲大家都比较熟悉,这首曲子是由刘天华先生于1928年创作的。从曲谱中我们可以看到,当时很少用到倚音这一记谱符号。大量应用倚音符号,是从50年代后才开始的。我们现在听到的曲中许多类似倚音的演奏效果,都是由透音这一传统技巧来实现的。   透音这种技巧,在阿炳的《二泉映月》中运用的比较多。现在我们所见到的《二泉映月》的曲谱,是根据阿炳的原始录音整理出来的,其中许多透音技巧都被装饰音或者叫倚音的新的记谱法所取代了,与原始曲谱是不一样的。   这种技法,与倚音的拉奏法有点相似,但又有本质上的不同。倚音的拉奏要求是倚音必须要有实音效果,只是速度很快。而透音不能拉出实音来,弓子轻轻一带,5音隐约可闻即可,手法掌握上还是有一定难度的。   之所以把这一技巧取名为“透音”,就是透露其音之意,而不是明确的实音音符。   透音,不仅在二胡独奏曲中有运用,喜欢拉歌曲的中老年人也可以体验到。上图是歌曲《天路》的曲谱。我们把这首曲子改用G调,即用(52)弦。内玉石弦空弦为低音5,外弦空弦为2,我标记出的低音6,演奏时用内弦一指。透音用法是这样的:在拉这个实音6之前,弓子先轻轻在空弦5音上迅速带过,5这个音似出又未出时,便以顿弓的形式落在一指6的实音上,便会出现透音的效果。   这个透音的效果,用文字还真难表达,具体操作,我只能说个大其概,真实的声音体验,还要靠大家认真体验才行。   具体练习方法,可以先从模仿倚音练起,直到倚音5玉石不出实音,似有似无就算达标了。   “透音”,又与“音头”有相似之处。二者的相同点,都是强调和突出某个重音音符,在对比中使强弱产生变化。   “音头”,在曲谱中并无标记符号,只是拉奏曲子时不论哪一个音节中都强调第一个音符要拉出重音来,特别是连续多个16分音符中,第一个音符的音头效果必须突出出来,强弱对比必须明显。   上图是《喜送公粮》这首曲子的快弓部分。图中的多个16分音符音节,第一个音符都要突出音头效果。   音头的演奏,有两个要点,一是力度,二是速度。力度的要求是大,速度的要求是快,强调的是手腕瞬间的爆发力。   “透音”与“音头”的不同点是,二者虽然都是强玉石调重音音符,但实现的方法是不同的。音头是开门见山,手腕直接发力。而透音不是重音的本身,而是重点音符前的铺垫,是红花与绿叶的关系。   “透音”虽然是传统的二胡演奏技巧,但却是一个很实用的技巧。她的音韵美,是其他任何技巧都不能取代的。感兴趣的朋友,不妨将它重视起来,让你二胡演奏传统的味道更浓些。
黄金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