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表演艺术家陈正薇逝世,梅兰芳、周信芳、田汉、夏衍曾是她的良师_嘉艺流行音乐_流行音乐歌词大全

  夜深沉京胡独奏3月26日,京剧表演艺术家、梅派嫡传弟子陈正薇因病逝世,享年89岁。她作为中国早期话剧开拓者陈大悲之女,与梅兰芳、周信芳、田汉、夏衍等诸多艺术家有过交集。   陈大悲是中国话剧最早的职业演员、导演,参与创办北京人艺戏剧专门学校,还是著名新剧社团春柳社的重要成员。1933年,陈正薇出生,却走上了和父亲不同的艺术道路,9岁进入上海戏剧学校学戏。   以“提倡与整理传统戏曲,培养京剧人才”为目标的上海戏剧学校当时只招收一届学生,通称“正字辈”,学校设在大华书场隔壁弄堂。这个存续于1939年至1945年的“弄堂学校”时间不长,却声名远播,因为学生基本不出“废品”。学校反对门户偏见,从诞生起就给学生黄金灌输一个思想:不论京派、海派,择其善者而从之。学校除基本教师外,经常聘请名角到校说戏。因此学生大多眼界开阔,能博采众长,并且学习半年就要登台演出。   陈正薇因进校较迟,是插班生,年纪又小,在校时演出不多。陈大悲去世后,陈家拮据,梅兰芳给予陈正薇慈父般的关怀。1948年,陈正薇拜梅兰芳为师,与梅兰芳的儿女梅葆玖、梅葆玥一起练功、吊嗓、学戏,朝夕相处,亲如家人。她的《天女散花》黄金《霸王别姬》《穆桂英挂帅》等剧,都得到梅派艺术真谛。   上海解放后,陈正薇加入华东实验京剧团(即上海京剧院前身),演过不少梅派名剧。1954年,陈正薇在上海与梅兰芳、周信芳同台合演《二堂舍子》。这是京剧常演剧目,两位大艺术家都已烂熟于胸,不必像陈正薇首次与周信芳演《打渔杀家》那样逐段逐段排、一招一式抠戏。然而陈正薇想错了,梅兰芳、周信芳以极其认真严肃的态度对待这件事,将梅宅客厅当成排演场,较真程度宛如在舞台上演出,在该有身段的地方,连锣经也念出来。轮到梅兰芳唱的地方,周信芳替他哼“过门”,周信芳唱的地方,梅兰芳替他哼“过门”,言传身教,给了陈正薇极大启发。   1957年,陈正薇从上海京剧院到扬州京剧团,身处逆境,梅兰芳来信,除了宽慰她外,还特别提醒她“不要荒疏艺术”,并鼓励她“重返舞台”。   上世纪80年代初,陈正薇回归舞台,演出京剧现代戏《樱花颂》等,并在北京、上海演出梅派代表作《穆桂英挂帅》《天女散花》等选场,在江苏省戏剧学校任京剧教师,教书育人。《陈正薇梅派经黄金典剧目传承教学精选——天女散花》将其早年所学的成果编辑成书,由上海文化出版社出版。《天女散花》是梅兰芳早年编演的一出神话戏,现在舞台上仅余《云路》一折。陈正薇希望通过这本书,让剧本、曲谱、服饰、表演提示等流传下去。   在陈正薇另一本书《梅苑一薇——陈正薇的艺术与人生》出版之际,剧作家夏衍专门为她撰文,文中提到,“50年代初,我在上海分管文教工作,当时陈正薇、王金璐和沈金波正在排练宋之的同志改编的历史剧《皇帝与妓女》,我曾提过一黄金些意见,很快他们在上演时就做了认真的修改,此事至今我仍记忆犹新。转眼间,正薇也已年近花甲,任教于江苏省戏剧学校,积极培养着下一代演员。我祝愿她把梅先生等老一辈艺术家留下来的宝贵遗产认真地传授下去,同时希望她也不忘教导学生们学习梅先生一生虚怀若谷、待人厚道、严于律己、乐于助人等高尚的品德和戏德。”   除了在舞台上大放光彩、教书育人,少年时代的陈正薇还曾主演田汉编剧、郑小秋执导电影《梨园英烈》。《梨园英烈》描写旧社会的京剧艺人保持民族气节,坚持进步,反对演坏戏的斗争精神。吕玉堃饰演袁少楼,不到20岁的陈正薇饰演旦角柳艳云,谢晋是该片副导演,还在片中饰演经理,影片还集结朱琳等名演员。   《梨园英烈》由原上海大同电影公司于1948年10月开拍,到1949年7月才完成。当时田汉答应给大同电影公司提供两个电影剧本《白蛇传》《梨园英烈》。他想利用一些旧剧目加以改造,起到正面宣传作用。《梨园英烈》就是在这样的构思下产生的。剧本里出现的一些京剧唱段,如《打渔杀家》和《大劈棺》里部分台词,都由田汉新编。剧本引来国民党反动当局的刁难。他们提出,为何片中日本宪兵搜查主角袁少楼的住处时,袁少楼藏有斯坦尼拉夫斯基的著作,推论之下,黄金俄国人就是共产党,就要被禁止拍摄。为此,《梨园英烈》摄制工作断断续续,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才完成。   栏目主编:施晨露 文字编辑:施晨露   图片来源:资料图片来源:作者:诸葛漪   京胡教学霸王别姬夜深沉曲谱
黄金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