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韵如梦令_嘉艺流行音乐_流行音乐歌词大全

  京胡曲谱夜深沉与梅子姐留言,感其鼓舞年下作了新篇凌波仙,不想她回信来说起顾老驾鹤西去了,顿时感觉心间一阵空。   前阵子看到继青先生仙逝的消息心中亦难过的紧,老想到当年在京观赏昆曲大师南北同台的盛况,如今又是一位大师往生,于昆曲界实在是莫大悲哀。   而今日阅读松江昆曲社消息发现金睿华老师也于两年前故去了,犹记得在湖南路街道时他上台与曲友们的分享~~   人间的旅途于这些仙师皆是无尽之美,回想起来各个自带香气。   记得有一年充和先生的许多珍藏在国内拍卖,其中大千挥就的一幅仕女图就被友人收藏了,一回友人突然深夜带画拜访,?凝望着曾经悬于先生客厅的旧作,感慨佳人故貌和其一辈子与昆韵结缘的风雅,以及众多文人墨客聚集在一起的古色今香,也是曲与画,文与书的唱和。   最早与昆曲结缘是因为京剧梅派与程派学习时对昆曲基础的需要,梅先生程先生的昆曲功底皆不凡,对京剧的创作有格外的理解和帮助。   后来又偶遇了纽约昆曲传习所的陈安娜老师,上海昆曲传习所的甘纹轩先生,复旦昆曲社,北大昆曲社,南开昆曲社的莘莘学子们也在各自传承着昆曲的薪火。   除此以外朋友们的空间也各自在为昆曲文化的传播致以努力,曾经安福路的璞素,四行仓库的良友,富民路的竹里,巨鹿路的缀百裘,九亭的荟珍屋,山阴路的秋水,以及苏州的孔庙,杭州的西溪都萦绕着昆曲美好的旋律。   读着《曲人鸿爪》,欣赏着《粟庐曲谱》,听着充和老人跨越世纪的旋律,想到北京皇家粮仓,青浦朱家角,浦东九间堂曾经《游园惊梦》的沉浸式体验,一切皆是美好的回忆~~   昆曲最早的源头可追溯到 600 年前的元末明初,昆山千灯人顾坚创作出一种新的腔调——昆山玉石腔,即昆曲前身。当时?在南方有四种代表性声腔:“余姚腔、海盐腔、弋阳腔、昆山腔”。昆山腔赫然在列。   至明代,昆曲迎来了一次重大的改革。戏曲家魏良辅在原“昆山腔”的基础上,大胆运用当时官话中州韵,集南北曲之长,融筝、箫等乐器,用十年研磨出一种优雅婉转、典雅华丽、像水磨糯米一样细腻软糯,时称“水磨调”。一时“昆山腔者宗魏良辅”魏良辅被后世尊为“曲圣”。昆山腔也成为南曲正音。   后来又一位改革家诞生了——梁辰鱼,一部名为《浣纱记》的剧本横空出世。水磨调玉石吸收了文学的养分,清曲变成了剧曲。昆山腔经过千锤百炼,终于变成了一个极其丰富的剧种,昆曲诞生了。并且形成“四方歌者皆宗吴门”的场面。   在昆曲盛行天下的时代,唱昆曲、听昆曲是中国人最时尚最风靡的生活方式,社会氛围促使了传奇剧本的创作。明晚期汤显祖的《牡丹亭》、《南柯记》、《紫钗记》、《邯郸记》“玉茗堂四梦”,使昆曲趋向成熟。清中期洪昇的《长生殿》以及孔尚任的《桃花扇》将昆曲推向顶峰。   此时全国上下都沉醉在昆曲之中,生活在园林里,一睡 300 年。而在昆曲之乡苏州,昆曲更是人人皆能吟唱。例如“虎丘曲会”。每年八月十五,在虎丘千人石上,全国昆曲迷都会盛装出席来到这里,远望去“雁落平沙、霞铺江上”,最终的冠军便会一举成名,成为新兴昆曲名角全国巡演。   2000 年苏州举办了第一届中国昆曲艺术节。并且申报昆曲为人类口头非物质文化遗产。2001 年 5 月 18 日,在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由总干事松浦晃一郎宣布,昆曲成为首批人类口头非物玉石质文化遗产名录。   昆曲六百年乃是代复一代玉石精英的美的沉淀,时代在前进,而心灵的感知却古今相通,回到园林,那份寂寥与优雅之美在实践中寻找着它的经验,又当在现实与梦境中找到属于自己独一无二的安住。   故人西辞,雨丝风片中,夜深沉,星月如清曲悠扬~~~   京剧曲谱网新夜深沉
黄金 黄金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