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使谭」言派四代传人之中,有哪些角儿_嘉艺流行音乐_流行音乐歌词大全

  京剧西施简谱一、要从言派三代说起   言派三代,除言兴朋是言少朋、张少楼公子,其他都是他们的弟子。当然,还有几位是李家载先生的传人。   1、言派三代主要传人:   言兴朋(上海京剧院)言菊朋之孙,言少朋之子   言兴朋   毕英琦-已故(中国京剧院)言少朋、张少楼弟子   刘勉宗(中国戏曲学院教师)言少朋、张少楼弟子   任德川(青岛京剧团)言少朋、张少楼弟子   邢玉民-已故(山东省京剧团)言少朋弟子   王柏岩(大连京剧团)李家载弟子   常和(沈阳京剧院)言少朋弟子   毕天来(江西省京剧团)李家载弟子   章晓申(上海京剧院)言少朋、张少楼弟子   邱正坚(上海戏曲学校教师)李家载弟子   童大强(上海戏曲学校教师)张少楼弟子   言派第三代传人里最爱毕英琦和言兴朋。   毕英琦和言兴朋   前者英年早逝,后者高蹈远引。   比较活跃的也只有任德川和刘勉宗先生。余者常和的找不到任何资料,邢玉民演过《奇袭白虎团》里的韩大年。   2、毕英琦   毕英琦五十年代末戏校毕业后,由推波助澜言派中兴的马少波推荐给言氏夫妇为弟子。其后在《杨门女将》探谷一折演采药老人而出名。那算是为他量身定做的角色,言少朋编的唱腔,虽然戏份不重,却也出奇制胜。同一段表演也看到言兴朋的,水袖圆场跪步还要帅一些,稍嫌热闹了,却也过瘾。言兴朋这一类的角色是须得看的毕、言的身上脸上都有戏,既有年迈人吊装的颤震又有珠泪滚滚的难过。   总的感觉,毕英琦之唱中规中矩,有老言神髓,自然妥帖。可惜,七四年去世时只有三十八岁,昙花一现。   3、刘勉宗   刘勉宗一直在中戏任教,偶有登台。替祖师爷传道,是好事!但是,他的唱实在是太糯太媚了。刘勉宗的《战北原》《让徐州》《上天台》相对有些棱角但还是不脱媚字。   刘勉宗演唱京剧《杨门女将》经典选段   言派第四代,很多都师承刘勉宗先生,刘氏对言派传承可说功不可没。只是,我得说句大不敬的话,要是这些学生把老师的毛病都学来,那就只好又应了九斤老太的话。   另一位仍然在身体力行言派的任德川先生。   4、任德川   他的唱相较刘勉宗我听来要舒服许多,但仍显风骨不足。   即便如此,任德川唱的还是好听的。   5、言兴朋唱的,媚吗?   我觉着不是,且不论其表达中颇阳刚的一面,只说媚有一种不自然的扭捏。而他的声音算得清远脱俗,随心驰骋。言氏的戏是很禁看的。他表演颇传神,对人物诠释比其声音更到位,可说是人戏不分。   再听再看如今的言兴朋,可以毫不吝惜的说一个情字了,其实这是其表演一直贯穿始终的。只如今分寸火候似更恰到,该震撼时震撼该内敛时内敛,嗓音也更醇厚耐听。   只是,他已很少演了。   二、言派四代,大体是以上几位的传人   1、言派四代主要的传人   阎守择(营口京剧团)言兴朋弟子   严阵(江苏省京剧院)师承刘勉宗   常东(沈阳京剧院)师承常和   刘少军(上海京剧院)师承刘勉宗、言兴朋   陈圣杰(上海京剧院)师承任德川、言兴朋   张斌(山东省京剧院)师承刘勉宗、言兴朋   孙卫安(山东省京剧院)师承任德川   付丙民(济南京剧院)师承任德川   姜柯(北京京剧院)师承刘勉宗、言兴朋   杨洋(黑龙江省京剧院)师承刘勉宗   谷娜(黑龙江省京剧院)师承刘勉宗   刘宏扬(中国戏曲学院)师承刘勉宗   2、常东:艺兼言、杨(武)、黄(武)、唐派,是言派四代第一位“梅花奖”得主。   常东,男,回族,1967年9月生,沈阳京剧院武生、文武老生,国家一级吊装演员。出身梨园世家,其父常和是阜新市戏曲剧院京剧团的言派老生,系言少朋亲传弟子。   关东京剧领军人物—常东   常东四岁随父学艺,在其父常和的口传心授下,幼功极为扎实。1987年毕业后分配到营口市青年京剧团工作,受到了王金璐先生的赏识,将常东收为弟子,亲授了许多杨派、黄派武生代表剧目。1999年调入沈阳京剧院,为黄云鹏先生所器重,黄先生亲自为其指导了《驱车战将》等唐派剧目。   常东戏路很宽,文武老生皆能,长靠短打俱佳,是京剧界中、青年演员中难得的人才。曾荣获CCTV全国青年京剧演员电视大赛金奖、第二十二届中国戏剧“梅花奖”、第十届华鼎奖“中国最佳戏曲男演员”等,主演的大型新编历史剧《将军道》曾荣获第六届中国京剧艺术节金奖。   3、严阵:艺兼言、余两派的优秀老生   严阵,男,京剧老生,1972年出生,现为江苏省京剧院副院长。   1981年考入江苏省戏校,1988年分配到江苏省京剧院,先后受教于田中玉、程双椿、刘富坤、赵云鹤、王琴生等名师。1998年到中国戏曲学院第三届中国京剧优秀青年演员研究生班深造,得到刘勉宗、丁震春、李浩天、耿其昌、谭元寿等名师的传授。   他兼攻余、言两派,气质高雅,文武兼备,唱念纯正,可塑性强。演出剧目包括《野猪林》、《打金砖》、《古城会》、《卧龙吊孝》、《打登州》、 《让徐州》、《将相和》 、《秦琼观阵》、《群英会》 、《华容道》等。1995年在首届中国京剧艺术节获得程长庚铜奖的新编剧目《西施归越》中饰范蠡一角。2001全国青年演员评比展演二等奖。2001“哈药六杯”全国京剧青年电视大赛优秀表演奖。   4、刘少军:被严重低估的一位言派四代   刘少军,男,上海京剧院演员,工言派老生。第六届CCTV全国青京赛优秀表演奖得主。进入上海京剧院后,又拜言派艺术第三代领军人物言兴朋为师,深得言派艺术真传。   刘少军(上海京剧院演员)   在当下菊坛,刘少军的言派气韵、扮相身姿极具神似、可堪翘楚。   可能是学言、像言而拘言,与兴朋飘洒喜俏相比,后者显然鲜活之言、入言出言,使得言而有进、言而有新、发言光大吊装!   5、陈圣杰:最被寄予厚望的一位言派四代   陈圣杰:别署圣言少主,上海京剧院演员,言派老生,出生于1986年。2008年7月拜任德川先生为师。2010年6月拜言兴朋先生为师,也曾受到张少楼老师指点。   陈圣杰扮相儒雅,行腔婉转,唱法细腻,声情并茂。   2012年9月参加第七届全国青年京剧演员电视大赛,获老生组金奖。   主要剧目有:《鼎盛春秋》《吞吴恨》《上天台·打金砖》《大·探·二》《四郎探母》《红鬃烈马》《卧龙吊孝》《让徐州》《贺后骂殿》《三娘教子》《战北原》《骂王朗》《游龙戏凤》《应天球》《宫门带》《朱痕记》《探谷》《马鞍山》《借东风》《白蟒台》《投军别窑》及创作性小剧场京剧《青凤与婴宁》等。   6、王宁:与陈圣杰“一时瑜亮”的一位言派四代   王宁,1991年生,北京京剧院青年团言派老生。先后师承李崇善、任德川、杜镇杰、陈德俊、周龙、贾劲松、杜鹏等名家。2013年拜李崇善先生为师,2016年任德川先生为师。   北京京剧院演员王宁   擅演剧目:《四郎探母》《红鬃烈马》《全部让徐州》《三娘教子》《定军山》等。曾荣获美国·圣地亚哥国际电影节“最佳男主角”奖。第二届全国戏剧文化奖·表演奖。   王宁的言派,不输上海的陈圣杰。   嗓子够宽亮,挂味,行腔、吐字,都不错。唱腔强弱尺寸上,再细雕琢一下会更好。   7、杨洋:家学渊博、厚积薄发的一位言派四代   杨洋,男,黑龙江省京剧院演员,工老生,宗言(菊朋)派。   杨洋,黑龙江省京剧院演员   2006年毕业于中国戏曲学院,师承刘勉宗、李文才。年龄及长,先后在鹤岗市京剧团、黑龙江省京剧院任演员。杨洋幼练京剧“童子功”,唱、念、做、打皆习,文武昆乱渐通。在拜任德川先生为师后,专心研习言派艺术,不断学习,刻苦练功,艺业大进,逐渐崭露头角。在央视举办的青年演员京剧电视大奖赛获得老生组银奖,参赛剧目正是《打金砖》的片断,乃任德川亲授。   杨洋出身于梨园世家。祖父杨润生是著名京剧武生,出科于天津宝坻社。外祖父王魁武也是京剧武生名家。外祖母王佩珠是京剧荀派著名演员。父亲杨晓光亦系京剧武生。母亲王红,京剧荀派旦角。伯父杨晓明,京剧高派老生,国家一级演员。舅父王华,京剧小生演员。舅母徐佳,京剧荀派旦角,国家一级演员。   杨洋在2007年第三届中国戏曲红梅荟萃大奖赛,荣获红梅金花奖。   8、张斌:艺兼言、马派的言派四代   张斌,山东省京剧院青年老生演员,主工言派、马派老生。   张斌,山东省京剧院老生演员   1997年考入山东省戏曲学校,习老生兼习武生。后赴中国戏曲学院表演系、北京京剧院进修学习。2008年入大连京剧院工作。2009年入山东省京剧院工作。   先后师从:王文清、徐文奎、刘勉宗、言兴朋、谭孝曾、宋锋、安云武、朱秉谦、迟金声等诸位老师,并得到谭元寿、李浩天、张学津等老师指教,受益匪浅。   对于言派第四代,相当粗略的第一印象而已。   陈圣杰的两段杨修,嗓音不错,也自然,有点儿不稳,还是可听。但表演不自在,脸上也没戏,模仿秀痕迹太重。另见到一些演老戏的照片,扮相很好,人虽年轻,颇具老生相。一段清唱《战北原》却看着忒累了,“山顶上把老夫活活笑煞”,那表情实在是一点儿没有笑煞的样子反而纠结的很。乖乖,诸葛亮什么时候会表现得那么紧张啊。   杨洋的《卧龙吊孝》唱的很不错,仍嫌软了些,有些地方细声细气,低音也缺些力度。念白感觉则太一般。扮相挺好看,就是实在太稚嫩,怎么看怎么不象诸葛亮,虽说彼时诸葛亮也还不足三十岁,差的恐怕还是神韵。几处过门儿使劲儿眨眼,不知何故,似乎是要表达什么,但不知表达的是什么。《让徐州》唱的比较弱了吊装,声音显得亮却窄,有一处高音太突然,吓了我一跳。   张斌的嗓音我蛮喜欢,但《让徐州》也是趋于软了。陶谦虽说又老又病,也不能没了气势,毕竟雄霸一方,老精神总要在的。   刘宏扬言派的儒雅大气,只是,他的《让徐州》一开口,天哪,太像刘勉宗了,虽说唱到后来多了些劲头,距儒雅大气远矣,可见知易行难啊。   刘少军的采药老人声情并茂,但还是唱媚了。嗓子很亮,也是有些单薄。喜欢严阵的《贺后骂殿》,不软不扭捏,却又过于棱角。   倒是听了一段言派票友,军医大学博士易绍东清唱的《战北原》,不仅嗓子好,唱的也帅气,劲头十足。   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总医院副主任医师 易绍东博士   嗨嗨,又是票友。   这一对比我有个问题了,或者说怀疑:听言派弟子的感觉,仿佛他们是不听言菊朋唱片的,虽说学戏靠言传身教,只是。。。而票友呢,大概得师亲炙的机会少,恐怕更多是跟着录音学的呢,就好比当年的“留学生”,跟着留声机学戏也,另外也许是少而精。记得言菊朋曾说,要学言腔,首先要把老谭学好,这大概才算正本清源。   也不是说象老言便是好,不象便不好,执象而求,毕竟咫尺千里。都归于言派,毕英琦与言兴朋便风格迥异,毕风骨清癯,言飞扬华丽,单论唱我以为各擅胜场。都没有言菊朋的清寂,也少一份苍茫,那是少了一种味道;也没有他晚期之颓废,这却是好,否则不仅辜负了那条好嗓子更辜负了年轻岁月。所以虽然流派是骨架,能学的也不过是技术,说到底演员靠的还是个人的悟性、功夫和魅力。总之,同志仍需努力,好在大多都还年轻着呢,老朽拭目以待吧。   前次说过,真正喜欢上言兴朋——乃至言派——就是杨修的那第一句闷帘导板,人还没出现呢,就那么半句,当下我的反应就是OMG,What a voice!而从小言上溯到老言,更领略了言派之美不胜收,又岂止是声音华美、蕴籍风流。在网上找视频和资料,逛逛就到言迷地盘去了,看那些对小言的呼唤,原来他的资深粉丝们都是断肠人啊,个个自比王宝钏,看得我乐了半天,也真是其情可感吊装。   盖因言兴朋急流勇退,去国经年,隔上好几年才回去给大家惊鸿一瞥一下,然后又是音讯杳无,令言迷悬望。   于他本人,于言派,都不免给人此情可待的叹惋。   写着这些的时候又一边翻出言菊朋的录音。那渺渺清音、苍苍古意,听来不仅令人沉醉,简直要下泪了。其实我想,有些好东西是不可以指望有传承的——技艺可传而神逸难承——出现了,我们还有幸看到、听到,夫复何求。言派已经给了人间近一个世纪的情缘,不绝如缕,也只好如此。   京剧西施念白背景音乐谱
黄金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登录账号
         
   
验证码:

相关文章